近日,2025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舞蹈专项赛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举行,这也是第一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外围赛集体舞蹈赛的预选赛。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现场胜出的8所学校将于8月14日至17日登陆国家速滑馆,参加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外围赛。
据了解,此次比赛共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的近20所高校的24支队伍参加。比赛现场,舞台布景、特色妆造、粉丝应援一应俱全。“千手观音这么难的舞蹈也能复刻。”盛装打扮的人形机器人舞团引得台下观众发出阵阵惊叹。
来自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机傩万象队”以传统傩戏为灵感改编舞蹈,将非遗文化与机器人结合;来自北京联合大学的机器人出场自带啦啦队气场,胳膊上戴着小彩带上下挥舞,在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律动中起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扭动比斯兔队则结合2025年国家“体重管理年”政策,以情景剧的方式引入舞蹈,将大众生活嵌入机器人的舞姿中;来自集宁师范学院的机甲舞动先锋队将东北二人转引入机器人舞蹈,当小机器人们和着“东北的冬,刮西北的风”的旋律甩起手绢时,人群中爆发出响亮的笑声。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这次带了两支机器人队伍参赛,两个作品分别是千手观音和傩戏。队伍负责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3级自动化专业学生苏君硕告诉北青报记者,从上个月接到参赛任务起,大家每天都在熬夜训练舞蹈的卡点。
为了复刻真人傩戏手部快速颤动的效果,团队进行了多次尝试,最终才确定一个最为合适的速度,在保证呈现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舵机发热程度,避免机器人停机。此外,为实现复杂动作的协调化,团队成员需要每隔五或十秒对动作参数进行细调。据了解,团队成员共有三十人,其中大部分来自计算机、自动化、物联网和电气等专业。他们在这次比赛中通力合作,各展所长,凝结出学科交融的硕果。
除了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舞台布景、服装、灯光等都成为不可忽视的细节。来自北京联合大学的吉祥三宝队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机器人的多数服装都由队员们自制。“手艺不是很好。但为了达成与舞蹈的高契合度和风格化,队员们还是迎难而上。”
由于备赛时间紧张,对效果的高要求使得参赛队员们在一个月内练就了十八般武艺,舞台置景、灯光排布、机器人关节维修等都成为必备技能。
·关注·
多所高校在机器人领域成果转化成绩显著
机器人产业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市重点布局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关键领域。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李惊涛表示,北京市教委在支持机器人学科建设、学科竞赛及产业发展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北京市教委重点支持的华北五省机器人大赛,已有十几年历史。今年创新结合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作为预选赛,为高校队伍搭建了通往国际赛事的阶梯。
李惊涛介绍,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的综合性盛会,涵盖26个竞技与应用项目,北京市教委将其纳入市级大学生学科竞赛体系,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具体承接高校赛事组织工作,助力高校团队在国际舞台展示技术成果。
据了解,目前北京已有15所高校开设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2024年招生395人;另有十几所高校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多所高校在成果转化方面也成绩显著:北大在手术机器人、北工大在外骨骼机器人、北建大在建筑巡检机器人、北航在物流机器人系统等领域均有良好成果。